English

菌种的传代和培养、检查和复壮、管理

发布时间:2021-10-27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867    分享:

一、传代和培养


工作菌种的传代次数应严格控制,不得超过5代,(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标准菌株为第0代)防止过度的传代造成菌种变异。

1代是指将活的培养物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中,任何亚培养的形式均被认为是转种或传代一次。必要时,实验室应对工作菌株的特性和纯度进行确认。

细菌的接种、分离和培养
      常用培养基种类:斜面培养基、半固体培养基、液体培养基、平板培养基。
      接种方法:涂布法、划线法、穿刺法、直接加入法等
      分离:为了获得纯菌种(株),采用的将细菌分离成单个细胞,使其独立分裂繁殖形成单个菌落的操作技术。
      分离一般采用平板培养基。
      分离方法主要有分段划线法、连续划线法、涂布分离法、倾注分离法等。
      培养:接种后的培养基,根据不同微生物生长条件的要求,将培养基放在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中(温度、湿度、氧气等),使其生长繁殖的过程。需气菌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。

培养后微生物的生长判断
固体培养基
液体培养基

二、菌种的检查与复壮


菌种的衰退:菌种经过长期人工传代培养或保藏,由自发突变的作用而引起某些优良特性变弱或消失的现象。

控制菌种的衰退方法

      1,控制传代次数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接种和传代,降低突变几率。采用良好的传代保藏方法。《中国药典》2010年版规定,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。
      2,创造适宜的培养条件
      3,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传代
      4,采用有效的保藏方法

定期检查
      主要检查项目:菌落形态、革兰染色、显微镜下菌体形态、生化特性及血清学检查。

菌种的复壮: 使衰退的菌种重新恢复原来的优良特性的 过程验室主要采用分离纯化的方法。

三、菌种的管理


1、使用菌种的单位,应具备从事微生物工作的条件和设备。 菌种应由专人负责管理,管理人员应具有微生物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,并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。

2、实验室必须建立菌种保存和使用文件化的程序管理制度;
      包括:每支菌种标注名称、标准号、接种日期、传代次数、进出、收集、贮藏、保存、确认试验以及销毁的记录、标准菌种的申购记录、从标准菌株到工作菌株操作记录,如菌种定期转种传代,鉴定(纯度、特性)、培养基和培养条件、菌种保存的位置和条件及其它需要的程序。

3 、菌种应冷藏或冷冻保存,保存菌种的冰箱不得放置食品和易挥发性药品,放置菌种应有专用的冰箱,应上锁管理。

4、由专人按操作规程和有关要求定期进行传代,并定期对保存的菌种进行检查,一般每年1~2次,(或定期更换冻干菌种)。发现菌种的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。一旦发现菌种污染和变异现象,应立即报告、研究处理。尤其长期保存时。

5、详细记录

      菌种的来源、接收、传代、分离、复壮、使用和鉴定等均应做好详细记录。包括菌保存位置、环境(温度)、种传代或使用时间、名称、菌号、代数、传代或保存形式、分离、复壮方式、使用内容、鉴定情况等都应进行详细的记录。
      菌种不得随意带出实验室,外单位索取、购买应有证明和登记,并包装严密。
      菌种处理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,灭菌处理应有详细记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