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

抛弃标记物!手机碰一碰:20分钟定量沙门氏菌的NFC免疫传感器

发布时间:2025-08-12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33    分享:

鼠伤寒沙门氏菌(Salmonella Typhimurium)作为全球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,尤其在泰国频繁引发疫情,对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。传统检测方法(如培养法、PCR和ELISA)虽可靠,但依赖实验室设备、专业操作且耗时较长,难以满足现场快速筛查需求;而常规侧流免疫分析(LFIA)尽管便携,却因依赖标记物(如纳米金)导致成本高、步骤复杂,且灵敏度有限(>10³ CFU/mL)。为突破这些瓶颈,来自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Sudkate Chaiyo团队提出一种创新解决方案:通过开发无标记电化学侧流免疫传感器(LF-eLFIA),摒弃外源标记物,直接利用抗原-抗体结合对电子转移的阻碍效应产生信号,并集成NFC技术实现智能手机无线读值,最终构建兼具高灵敏性与现场适用性的检测平台。

主要研究方法:

该研究通过丝网印刷技术构建三电极系统(石墨烯工作/对电极,Ag/AgCl参比电极),在硝酸纤维素膜测试区直接固定鼠伤寒沙门氏菌抗体,利用抗原-抗体复合物阻碍电子转移的特性实现免标记检测;创新性采用铁氰化钾(Fe³⁺/Fe²⁺) 作为双功能探针,既作氧化还原信号源(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在+0.3 V监测电流衰减),又兼作清洗剂去除基质干扰;进一步集成NFC芯片(SIC4341) 与智能手机终端,开发无线便携读值系统;最终在加标生鸡肉与蛋壳冲洗液中验证性能,通过回收率与交叉反应实验评估实际应用可靠性。

主要结果:

该研究开发的LF-eLFIA 在检测鼠伤寒沙门氏菌时展现出 0.93 CFU/mL的超高灵敏度(接近单细胞水平),线性检测范围达 1–10⁴ CFU/mL(R²=0.9841);实际应用于生鸡肉和蛋壳样本时,加标回收率为 95.6–117.1%(RSD <3%),且对非目标病原体(如大肠杆菌)无交叉反应;通过集成NFC智能手机系统,可在20分钟内完成便携检测,与商用设备性能一致;传感器在 4℃储存4个月 后信号保留率仍 >80%,证实其适用于现场快速筛查。

检测机制与流体动力学

图1 检测机制与流体动力学:(C) BB染料(蓝)与Fe探针(黄)流动时序;(D) BB/Fe电流信号变化;(E) DPV信号随时间演变

免标记信号响应:(A) 无抗体基线信号;(B) 抗体层信号衰减;(C-D) 抗原结合后电流进一步降低(ΔI定量)

图2 免标记信号响应:(A) 无抗体基线信号;(B) 抗体层信号衰减;(C-D) 抗原结合后电流进一步降低(ΔI定量)

NFC手机集成性能:(A) 硬件组成(试纸条+NFC芯片+手机界面);(B) NFC系统DPV响应与线性范围(R²=0.9893)

图3 NFC手机集成性能:(A) 硬件组成(试纸条+NFC芯片+手机界面);(B) NFC系统DPV响应与线性范围(R²=0.9893)

局限性与展望:

1)系统兼容性:NFC功能目前仅支持安卓手机(iOS受20秒通信限制);

2)试剂优化:未来可冻干Fe试剂以提升运输稳定性;

3)应用扩展:可适配其他病原体检测(如医疗、环境监测)。

文献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snb.2025.138003

来源: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,作者~黄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