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胞冻存终极指南:-80℃冰箱 or 液氮?科学选择攻略来了!
发布时间:2025-10-23 浏览次数:87
一、细胞低温保存的生物学基础
1. 低温损伤的双重机制:
冰晶损伤:温度降至-5℃至-50℃时,细胞内会形成尖锐冰晶,刺穿细胞膜和细胞器
溶质损伤:冷冻过程中未结冰溶液中溶质浓度急剧升高,导致蛋白质变性
2. 关键温度节点:
• -5℃~-50℃(危险温区):冰晶形成主要区间
• -80℃:代谢显著降低但仍持续
• -130℃(玻璃化转变温度):水分子扩散停止
• -196℃(液氮温度):所有分子运动近乎停止
二、细胞保存影响因素
1.细胞类型:不同的细胞类型对低温的耐受性有显著差异。某些细胞系具有较强的抗冻能力,而敏感的细胞在低温环境存活时间较短。
2.冻存保护剂:
冷冻保护剂,一般常用DMSO,可以减少冰晶对细胞的损伤,提高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。
缓慢降温(每分钟1-3℃)有助于减少细胞内外冰晶的形成,保护细胞结构,以便减小细胞损伤。
3.冻存液的选择:
合适的冻存液可以减轻细胞在冷冻过程中所受的损伤,从而延长其保存时间。
不同细胞类型可能需要不同的保护剂,实际操作中应根据细胞特性选择最适合的保护剂。
三、保存方式(-80°冰箱与液氮)
1. -80℃冰箱保存
作用原理:使细胞进入休眠状态,能够大幅减缓代谢速率,抑制酶活性;
适用场景:实验室常规细胞系短期保存,工作库日常使用,临时性实验材料存储;
最佳保存期:3-6个月,复苏存活率可达60-80%;
2. 液氮保存(液氮的温度极低,通常为-196°C)
作用原理:实现玻璃化状态(Vitrification),完全终止细胞内分子运动,彻底阻止生化反应;
适用场景:珍贵细胞系长期保存,细胞生物样本库,以及重要实验材料备份;
最佳保存期:理论上是无限期,一般来说5-10年,复苏存活率可达85-95%;
一般情况下,细胞可以在-80℃环境下保存几个月到一年不等,长期保存效果建议使用液氮。
四、两种保存方式区别
将细胞放到-80°C冰箱和放到液氮(-196℃)中冻存有以下区别:
1. 冷冻速度:液氮的温度非常低,可以提供更快的冷冻速度,有助于快速形成小冰晶,减少冷冻对细胞的损伤。
2. 冷冻损伤:快速冷冻有助于减少细胞冷冻过程中的冷冻损伤。液氮的低温可以迅速冷冻细胞并减少冻结过程中的结晶形成,从而减少细胞的机械和渗透性损伤。
3. 存储温度:液氮的温度极低,通常为-196°C,可提供更稳定的冻存温度,有助于细胞的长期保存。而-80°C冰箱的温度相对较高,可能会导致细胞冻存的质量和保存时间有限。
4. 安全性:液氮具有极低的温度,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操作来存储和处理。液氮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安全操作和防护措施,以避免对人员和环境的伤害。相比之下,-80°C冰箱使用较为方便和安全。
5. 细胞代谢:在液氮(-196℃)的极低温环境下,细胞的新陈代谢和所有生化反应几乎完全停止。细胞进入一种被称为“玻璃化”的状态,这种状态使细胞内外的水分不会形成冰晶,有效避免冰晶对细胞结构的破坏。
6. 样本普适性:液氮保存适用于各种细胞类型,无论是抗冻性强的还是对冷冻较为敏感的细胞,都能够在液氮中实现长时间、稳定的保存。
综上所述,液氮冻存提供更快速、更稳定的冻存条件,有助于保护细胞的质量和长期保存。然而,具体使用哪种冻存方法应根据实验需求、设备可用性和安全性等因素来决定。
本文由环凯转载自“Gene Diagnosis”公众号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学习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