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,如何判断杂菌污染?
发布时间:2024-12-18 浏览次数:177
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,判断杂菌污染的方法有多种,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判断方法:
一、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
1、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:若培养基颜色发生异常变化,如由红色变为黄色或产生浑浊,可能是杂菌污染的表现。
2、检查菌落形态:在平板培养或斜面培养上,若发现有异常菌落出现,如菌落形态、颜色、大小与生产菌不同,可能是杂菌污染。
二、显微镜检查法
1、革兰氏染色:对样品进行涂片、染色,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。若发现有与生产菌形态特征不一样的其他微生物存在,即可判断为杂菌污染。
2、芽孢染色或鞭毛染色:在染菌初期,杂菌数量较少,形态特征不明显时,可进行芽孢染色或鞭毛染色,以更准确地识别杂菌。
三、生化指标检测
1、检测耗氧量:当杂菌污染时,如果污染的是好气性杂菌,会使溶解氧在较短的时间内下降,甚至接近零,且长时间不能回升。如果污染的是非好气菌,生产菌的代谢由于受污染而遭抑制时,会使耗氧量减少,发酵液中的溶解氧会升高。
2、检测pH值变化:某些杂菌的代谢活动会改变培养基的pH值,因此可以通过检测pH值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杂菌污染。
四、其他检测方法
1、噬菌体检查:
若怀疑发酵液被噬菌体污染,可采用双层平板法、单层平板法、平板交叉划线法或快速检测法进行检查。
若连续三次样品的检查中都发现噬菌斑,即可判断为感染噬菌体。
2、无菌试验:无菌试验是判断染菌的主要依据之一,可以通过培养液的显微镜检查、培养液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等方法来判断培养液是否污染杂菌。
五、注意事项
1、定期检查:在培养过程中,应定期检查培养物的生长情况,以及时发现杂菌污染。
2、无菌操作:在进行接种、培养等操作时,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,避免杂菌污染。
3、培养基质量:确保培养基的质量,避免培养基本身携带杂菌。
4、设备清洁与维护:定期清洁和维护培养设备,避免设备成为杂菌污染的源头。
声明:本文来源网络,仅用于交流学习,如涉及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