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

细胞培养基的基础组成详解

发布时间:2025-11-21    浏览次数:28

细胞培养基是人工模拟细胞体内环境的核心工具,其成分直接决定细胞在体外的存活、增殖与功能表达。自1907年罗斯·哈里森开创体外组织培养技术,到1950年代Eagle系统阐明细胞营养需求,培养基已发展出针对不同细胞类型的专业化配方。本文将系统解析培养基的各组分及其分子机制,为实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。

1、碳水化合物:细胞代谢的能量基石

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细胞提供能量来源,维持其基本代谢活动。

主要成分:葡萄糖是最主要的碳源,部分培养基会添加半乳糖、麦芽糖或果糖作为补充或替代能源。

浓度差异:根据葡萄糖含量分为高糖培养基(4.5 g/L)和低糖培养基(1.0 g/L)。

选用指南:

  • 低糖培养基更适用于代谢活跃、易于酸化的快速生长细胞(如某些肿瘤细胞系)及依赖性贴壁细胞。

  • 高糖培养基可为高密度培养(如悬浮细胞培养、杂交瘤细胞)提供更充足的能源支持,也适用于克隆形成实验。

2、氨基酸:蛋白质合成的核心原料

氨基酸是细胞合成蛋白质、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。

必需氨基酸:包括赖氨酸、苯丙氨酸等8种细胞自身无法合成的氨基酸,必须由培养基提供。

关键氨基酸:谷氨酰胺作为细胞培养中的重要氨基酸,不仅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,更是能量代谢的关键底物,并参与核苷酸合成。

稳定性注意:谷氨酰胺在溶液中会自发降解,产生对细胞有毒的氨。对于长期培养,建议使用更稳定的二肽形式(如L-丙氨酰-L-谷氨酰胺)。

3、血清:复杂的生物活性补充剂

血清提供了一系列细胞生长所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。

主要来源:胎牛血清因营养成分丰富、生长因子含量高且免疫球蛋白水平低,成为多数细胞培养的首选。

核心功能:

  • 提供生长因子与激素,调控细胞周期;

  • 提供贴壁因子(如纤连蛋白),促进贴壁细胞附着;

  • 提供载体蛋白(如白蛋白),运输脂质、激素等;

  • 提供蛋白酶抑制剂,保护细胞免受损伤。

趋势与挑战:由于血清存在批次间差异、潜在外源因子污染风险以及成分不明确等问题,无血清培养基已成为实现培养标准化和特定应用(如细胞治疗产品生产)的重要发展方向。

4、维生素:代谢过程的关键辅酶

维生素主要作为辅酶或辅基,参与细胞内的各种代谢反应。

主要类型:培养基中以B族维生素(如核黄素、硫胺素、生物素)为主,它们参与能量代谢和核酸合成。

稳定性:维生素对光、热、氧气敏感,需避光冷藏保存,以保持活性。

5、无机盐:维持渗透压与离子平衡

无机盐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、pH稳定及酶活性的基础。

核心离子:

  • Na⁺、K⁺、Cl⁻:维持渗透压与膜电位;

  • Ca²⁺:参与细胞粘附、信号转导;

  • Mg²⁺:作为ATP酶等多种酶的辅因子。

应用提示:在悬浮培养中,可适当降低Ca²⁺浓度以减少细胞聚集。

6、微量元素:酶活性的必需激活剂

微量元素是多种金属酶的核心组分,虽然需求量极低,但对细胞生长和代谢至关重要。

关键元素及其功能:

  • 硒: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分,是重要的抗氧化剂

  • 铁、铜、锌:参与电子传递链、抗氧化防御及DNA合成。

  • 钒、钼、锰、钴:分别参与胰岛素信号模拟、醛氧化、糖基化及维生素B12合成等过程。

07、缓冲系统:维持培养环境的pH稳态

细胞代谢会导致培养基pH持续变化,缓冲系统是维持pH稳定的关键。

碳酸氢钠/CO₂系统:最经典的缓冲对,需在5% CO₂培养环境中使用。

HEPES缓冲液一种对细胞无毒的有机缓冲剂,不依赖CO₂环境,适用于长时间体外操作或对CO₂敏感的细胞。

08、pH指示剂:培养环境的可视化监控

酚红是最常用的指示剂,可通过颜色变化直观反映pH状态(黄:pH≈6.8,酸性;红:pH≈7.4,正常;紫:pH≈8.2,碱性)。

应用注意:酚红具有轻微的雌激素样活性,在进行激素相关研究或某些光谱检测时,建议使用无酚红培养基。

09、抗生素与抗真菌剂:污染防控的双刃剑

常用组合:青霉素-链霉素是防治细菌污染的经典组合。

抗真菌剂: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衍生物常用于防治真菌和酵母菌污染。

使用建议:为避免掩盖低水平污染或对细胞产生毒性,尤其在长期培养或细胞治疗等应用中,不建议常规使用抗生素。

10、其他特异性添加物:满足特殊培养需求

为支持特定细胞的生长或实现特定研究目的,培养基中常添加以下成分:

生长因子与激素:如表皮生长因子(EGF)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(bFGF)、胰岛素等,用于精确调控细胞增殖与分化。

脂类与核苷:在无血清培养基中,常需添加胆固醇、磷脂等脂质,以及嘌呤、嘧啶等核苷,以支持特定细胞系的生长。

血清替代物:如重组人转铁蛋白、乙醇胺等化学成分明确的成分,用于逐步替代血清,实现无血清培养。

细胞培养基


本文由环凯转载自“Gene Diagnosis”公众号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学习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